企業名稱:上海嘉寶歐亞電子有限公司
江蘇寶亞機電有限公司
聯系人:王曉明
電話:0513-86221660
手機:18012299868
郵箱:wxm@shjboy.com
網址:www.riaspesta.com
傳真:0513-86221680
上海辦事處:上海市嘉定區嘉羅公路1661盛創企業家園8號樓501
工廠地址:江蘇省南通市通州興仁鎮金通公路888號定律集團一號樓
這幾天,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到處充滿了濃濃的數字化味道。從智能穿衣鏡到送貨無人機、從商用級無人駕駛巴士到柔性顯示智能水杯等大量黑科技,從一體化出庭系統到智慧無人零售商店、從遠程醫療到“Z多跑一次”的百姓辦事系統等大量智慧服務,黑科技層出不窮、智慧服務無處不在,數字化創新正給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帶來巨變、開啟未來美好。4月21日~24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在這里舉行,總面積超過4.2萬平方米的展會主要分為數字福建、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體驗等4個展區,集中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電子政務和數字經濟發展Z新成果。
互聯網巨頭聯合發力,開啟便民新模式
因大部分展示都與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所以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這四大巨頭的展臺前一直人山人海,而且這次百度、騰訊、京東不約而同帶來了與“車”和“行”有關的成果。
▲百度介紹其與金龍客車合作的商用級無人駕駛巴士今年將會小批量、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這款名為阿波龍的無人駕駛巴士車身長4.3米、寬2米、高2.7米,內部設計8個座位,整車沒有方向盤、制動踏板、驅動踏板,是按照L4無人駕駛級別的特點打造的汽車產品。
▲騰訊展臺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的是迷你高速路和無人車。這個場景主要展示E證通以及高速公路無感支付。騰訊E證通由騰訊與公安部聯合推出,所使用的eID數字身份是由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的權威數字身份,這是騰訊E證通首次對外展出。
據介紹,騰訊E證通將很快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虛擬多證合一(身份證、港澳證、回鄉證),滿足粵港澳居民使用統一數字身份享受多種服務的需求,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實現一部手機、無縫通行,后續將擴展至全國范圍使用。這樣的數字認證不僅僅帶來的是便利,而且能夠很好地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這在數字化生存的時代,尤為重要。
▲京東的“車”是配送機器人。去年“6·18”京東配送機器人在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的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完成首單配送任務,隨后京東配送機器人進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長安大學,開始執行快遞配送任務。
在這次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上,京東展示的是“配送機器人三代”。京東配送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城市配送業務,從站點配送至寫字樓、居民區便利店、別墅區及園區等。初期主要用于校園配送任務,逐步實現市區開放環境配送服務。機器人從站點裝貨后,按照固定路線行駛,自動避障,到達客戶指定送貨地點后,通過人臉識別、京東APP、短信驗證碼等方式快捷取貨。
BATJ是推動“互聯網+”及中國數字經濟的先鋒部隊和主力軍,以他們為代表的大量的數字創新企業不斷加速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32.9%。此外,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占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2.1%,已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
未來數字化創新還將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在這次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騰訊公司董事主席兼CEO馬化騰表示,數字中國建設要“站上來”“沉下來”和“用起來”。數字關鍵技術上要“站上來”,數字化創新需要“沉下來”,避免炒作,要使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讓盡可能多的人“用起來”,特別是讓弱勢群體、老少邊窮,能夠分享數字紅利。
加強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快速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中科曙光戰略規劃總監洪釗峰在展臺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同的場景、不同應用需要不同的計算架構支撐,也要求信息技術的構建方式、提供服務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這也就是為什么信息技術與企業商業模式在這個時期發生如此多變化的原因。
美國近日向中興通訊發出出口權限禁令,由此引發社會對以芯片、高精密儀器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和關鍵技術的高度關注。在數字經濟展廳中,芯片展位引發觀眾的格外關注,中國的“芯”能力究竟如何?
紫光集團的展臺上懸掛著“從芯到云”標語,絡繹不絕的參觀者詢問在展臺的紫光集團首席品牌官申小乙,目前紫光主要做哪些芯片?性能與國外芯片相比怎么樣?
▲紫光集團展出旗下長江存儲研發的國內第一顆32層三維NAND閃存芯片,這顆由1000人團隊歷時2年,耗資10億美元研發成功的芯片,將于今年內在武漢長江存儲基地實現量產,并將有力提升“中國芯”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此外,紫光集團還展出了紫光展銳研發的芯片SC9850KH,這是中國首款、全球第二家擁有自主嵌入式CPU關鍵技術的LTE手機芯片平臺。其核心CPU為獨立自主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獨立安全機制,有效保障信息安全,是中國手機CPU芯片設計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中國核心技術包括操作系統與芯片之所以難以發展,生態是另外一個瓶頸。在這次展會上,紫光進一步展示了其在芯片生態上的布局,紫光展銳5G終端原型平臺Pilot V2,支持5G靈活空口設計特性的新型終端基帶/射頻架構,集成多核處理器、高速信號處理FPGA陣列,支持Sub-6GHz頻段、8×8MIMO和載波聚合,并具備多元靈活可重配置能力,可以滿足5G NR多場景下對高吞吐率、低時延及靈活性的驗證需求,為5G試驗及驗證提供終端樣機的解決方案。
此前,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紫光作為清華大學旗下的高科技企業,應該為國家承擔責任,為國家科技產業做出自己的貢獻。之所以要發展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重科技,因為它是尖端科技、是產業基礎。我們看到網絡無處不在、信息無處不在,其實背后是集成電路芯片在主宰。雖然它如此重要,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卻非常薄弱,目前還不能說在全球有一席之地,只能說是一個后來者。所以紫光需要以高起點的方式切入來加快發展。
另外一個中國芯片的代表企業是華為。華為董事長梁華在數字中國峰會上講述了“三十而立”的華為將如何走向萬物互聯的智能新時代,“華為將依托‘芯片設計、數學算法、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架構設計’等核心能力,構建端、網、云協同的ICT基礎設施平臺,創建各行各業生態合作伙伴的創新黑土地?!?/p>
▲華為的展臺主要圍繞“電子政務”和“數字經濟”主題,呈現了“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助力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新基礎”三部分內容。
目前華為海思的產品覆蓋無線網絡、固定網絡、數字媒體等領域的芯片及解決方案,應用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數字媒體領域,已推出SoC網絡監控、可視電話、DVB和IPTV芯片及解決方案。去年9月,華為推出了采用了臺積電10nm工藝麒麟970,它是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絡單元)的智能手機AI計算平臺,這讓華為在手機芯片領域通過AI芯片搶跑在了蘋果、三星等其他競爭對手前。
目前,中國的先進制造創新從以跟跑為主,進入跟跑加快、并跑在增多、領跑在涌現的新階段。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大型飛機等領域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仍有差距,要想更好地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仍然需要產業界加速創新,中國ICT產業的發展,仍任重道遠。
推進電子政務,加速釋放數據紅利
“要讓數據多跑路,老百姓少走路”是前些年推動電子政務發展的口號,現在這個口號變成了讓百姓“Z多跑一次”。2016年,時任浙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車俊首次提出“Z多跑一次”改革,從那時開始,這個口號就成為電子政務領域加快建設“審批事項更少、辦事效率更高、政務環境更優、群眾和企業獲得感更強”的目標。
數字經濟和電子政務是這次成果展的兩大關鍵詞。剛剛獲得年度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全國第一的浙江省以“Z多跑一次”為主題亮相。作為浙江“Z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載體,浙江政務服務網目前累計注冊用戶數已超過1660萬,浙江政務服務APP下載量超過840萬,上線243項熱門便民服務。浙江政務服務APP通過推動線下辦事大廳與網站平臺、移動端的全方位服務,提高辦事效率,逐步形成各項便民服務“在線申請、網上辦理、證件送達”的“零上門”機制,讓老百姓和企業到政府辦事一次也不跑。
一個參展商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他印象Z深的是“數字福建”展館,因為那里有大量鮮活的電子政務和便民惠民的數字服務,也是參觀觀眾Z喜歡駐足流連的區域。
18年前,福建省提出建設“數字福建”的構想,并明確提出“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的建設目標。經過18年的不懈努力,福建的信息化發展水平已位居全國第六,信息服務應用惠及全民方面更是躍居全國第一位?!皵底指=ā苯ㄔO呈現“處處相連、物物互通、事事網辦、業業創新”的態勢。
數字發展之利,重在造福于民,目前福建涌現了大批貼近民生、貼近企業、貼近社會的應用。比如虛擬市民卡、市政二維碼、12345便民服務平臺、市民信用支付體系等,“12345,有事找政府”現已成為福州百姓熟知的口頭禪。福州市12345系統平臺自2003年開通以來,已運行15年,日均處理不同訴求3100多件,群眾基本滿意率達到98%以上。
記者這幾天在福州采訪,下載安裝了“e福州”,體驗了通過“e福州”注冊參觀展覽。而到目前為止,“e福州”已經與43個政府部門800余個市政事項完成系統對接。通過福州市統一建設的市政服務二維碼“福碼”,市民可在公交、醫院、教育、景區和行政服務中心等各類場景里繳費辦事。去年年底,福建開始上線“金稅工程·電子稅務局”服務平臺,這項對接118項涉稅事項服務,打通國地稅、工商、銀行、公安、電力等部門信息的創新工程,4月22日被評為數字中國建設年度Z佳實踐案例之一。
提升辦事效率、讓百姓和企業有更強的獲得感,需要釋放數據紅利,而打通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共享是利用數據的核心。貴州展臺以“服務到家”為主題,圍繞“聚通用”這條線展開,展示貴州在建設全省一體化數據中心過程中關于政務、民生、扶貧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和實踐。而貴州省的數據利用得益于云上貴州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打造,貴州通過立法、制定標準、編制規范,明確政府數據互聯互通的范圍和標準,解決了數據兼容問題,同時采用多項技術,實現了數據采集自流程化。目前貴州已經有68個省直部門通過平臺發布聯通共享數據資源2194個,實現跨層級跨部門的政府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應用。
讓群眾分享大數據發展紅利。目前貴州省網上辦事大廳已經接入省市縣3854個審批服務部門、1505個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中心、17206個村(居)便民服務站。目前能為群眾提供84173項政務服務事項,其中網上辦結3183項。
中國的電子政務發展正在步入快車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4月22日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71個國務院部門和直屬機構開通了政府網站,各級黨政機關在騰訊開通政務微信賬號超過51萬個,在新浪開通政務微博賬號超過13.4萬個。